“拾”,有捡东西的意思。“拾得”在吕梁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含义,是接受亲戚、朋友赠送的旧衣服。对于70后和80后而言,这个词语在那个经济拮据、物资匮乏的年代并不陌生。
我们一家六口,生活来源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。小时候,我们经常从舅舅、姑姑、姨姨家里拾衣服穿。我当时年纪小,从来没觉得穿他们的衣服不好,有人问的时候,还会说:“这是拾得我表哥的、堂姐的。”遇到质量好或者漂亮的衣服,我非常爱惜,因为等我长高了,这件衣服穿不上了,弟弟妹妹们也能穿。时至今日,有几件衣服我仍然记得,有的衣服甚至被保留在上一辈各家的相框里,只是换了人而已。一件衣服在兄弟姊妹间传递,传来传去,不只是物资共享,还传出了孝悌,传出了友爱,传成了患难与共、福祸共担的浓情。
现在生活好了,“拾得”的习惯在我家并没有丢,只是接受的对象变了。每年换季,我和妻子都会把新一点的衣服洗干净,叠好打包起来,带着孩子们找到小区旧衣物回收箱,让他们把衣服放进去。这些衣服有的送到了本省比较贫困的地方,有的送到了云南、贵州山区。每次送衣服,我们都很高兴,自己的举手之劳可能给别人送去温暖和体面。对于我和妻子而言,我们重新找回了“拾得”的快乐,那是物尽其用的快乐;对于孩子来说,她们懂得了资源共享、扶危济困、乐善好施;对于接受帮助的人,他们能收到来自远方陌生人的礼物。旧衣物不仅仅是一件衣服,可能是他们面对困苦的一种信心,可能是他们冰冷世界里的一股暖流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国度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“拾得”的快乐。“拾得”是汶川地震时的雪中送炭和守望相助,是疫情期间的救死扶伤和慷慨解囊,更是善待生命、修身齐家的人本精神和人文情怀。
(作者单位:霍州煤电店坪矿)